
根據最近發表在《Journal of Physiology》雜志上的一篇文章,養成長期吃早飯的習慣會影響我們體內參與脂肪代謝的基因活性,進而對脂肪細胞產生影響,提高其攝入糖類的水平。這一機制或許會降低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來自Bath大學與諾丁漢大學的研究者們發現,相比體型較瘦的人群,肥胖患者的脂肪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相對較低,重要的是,這一趨勢與人們的體脂水平呈正相關。
在六周的時間內,研究者們對49名志願者其中29名健康人以及20名肥胖患者)進行試驗。志願者們分為兩組,一組在11點之前吃早餐,另外一組則保持饑餓狀態直到中午。前一組中,志願者們被要求在睡醒之後的兩個小時之內攝入至少700卡路裡的食物,而禁食組則被要求在中午之前都不能夠攝入任何能量。
在實驗期間,研究者們檢測瞭志願者的代謝水平、身體成分、食欲反應以及代謝與心血管健康相關指標的水平。此外,他們還檢測瞭志願者體內44個與脂肪相關的基因的表達水平,研究瞭脂肪細胞響應胰島素刺激攝入葡萄糖的能力。
該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