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用“熟人效應”。
美國得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心理學系教授威廉·伊克斯認為,與人交往一個月以上,你才能更全面地瞭解其想法和感受。因為你已經在不同場合看到他的一言一行,對其生活背景也有所認識,從而能更好地理解其言行舉止。
尋求反饋。
美國俄勒岡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薩拉·霍奇斯建議,在交流中不妨請對方給予反饋,比如,“我感覺你似乎生氣瞭,是嗎?”研究表明,當人們驗證瞭自己的猜測時,會提高此後判斷的準確度。
觀察臉的上半部分。
美國俄克拉荷馬大學神經學系教授卡林·普羅丹稱,臉的下半部分通常表達虛情假意的“社交情緒”,上半張臉才是真情的流露,因此可重點關註眼睛及周圍部分。